文章

顯示包含「心理輔導」標籤的文章

【點解呢度叫Step to Wellness?有問題/有病先搵輔導員?】

圖片
輔導不只適合被Mental Illness影響的人, 而是所有想追求Mental Wellness的人。 . 因為沒有Mental Illness不代表有Mental Wellness、不代表有快樂、有愛、幸福、滿足。 有Mental Illness也不代表沒有Mental Wellness,有Mental Illness也可與「病」共存,活出豐盛、有意義、快樂的人生。 . 【Wellness is a journey and a way of living, not a destination】 若果我們視Wellness為一躺旅程,而非把它視為必定要達到的特定目標。 我們便能更專注享受旅程,及減輕那份來自自我要求的壓力。 明白到旅途中必定會有順境逆境,高低起伏,我們便可以用一個更平靜的心來面對過程中的挑戰。 Wellness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種讓自己過得更健康快樂、活得更有意思價值的生活形態。 在有現實限制的人生中,作出愛自己和對自己負責任的選擇。 每個大大小小的決定,都帶領你走到不同的方向,並讓你在轉角處遇見你想成為的那個自己。 . 【Step to Wellness Logo設計意念:跟隨、貼近,一起走向 Wellness】 輔導對象(敘事者)來找我的初期, 很多時會形容自己整個人被黑霧、陰霾、灰怪遮蓋。 所以,我的Logo用一個深灰色的人代表被陰影遮蓋了的敍事者, 另一個人代表我。 . 兩個人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 代表我跟隨他的步伐, 貼近他的內心, 一起走向Wellness。 . 由孤單無助的 (I), 到溫暖同行的 (We), 是Mental (I)llness to Mental (WE)llness的重要因素。 . 「輔導員就像一個平靜的大海,映照來訪者的內心,承載來訪者的淚水,助他安全地探索內心和核心問題,同時,陪同來訪者發現漆黑中的星星(困境中的亮光、生命中閃耀之處),讓他最終儲蓄到足夠勇氣、力量和資源揚帆出海,到達他想去的目的地,活出自己喜歡的自己和生命。」 ⇊ 如果你鐘意睇我既分享,可以支持我 ⇊ Like & share - Step to Wellness Youtube | Podcast | IG | FB → https://linktr.ee/steptowellness #育兒日常 #新手媽媽 #香港媽媽 #親...

【接受電視台訪問•推動輔導專業認受性及支持實施輔導註冊制度(3)】

圖片
  【我未來既發展同對輔導行業既展望】 過往十年,累積咗較紥實既輔導同精神健康工作經驗,我未來會繼續私人接輔導工作之餘,都會用自己既social media去將關注自己精神健康既訊息繼續傳播開去,等輔導可以普及化。但我一個人力量好細,若果可以喺社會政策層面認受返輔導既專業性,成立返輔導註冊制度去保障個案同輔導質素,令更多受過訓練既輔導員可以一齊入到學校/社福機構/政府度做,唔好再浪費流失人材,都等有需要既人更快得到合適既輔導服務就可以將力量倍大。 . ⇊ 如果你想繼續睇我既分享,請 ⇊ Like & share - <Step to Wellness> (Youtube | Podcast | IG | FB) 咁樣social media先會繼續俾你睇到我既分享啊~ #心理輔導   #輔導   #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服務   #多職媽媽

【接受電視台訪問•推動輔導專業認受性及支持實施輔導註冊制度(2)】

圖片
  【社工碩士課程畢業後入職精神健康服務工作—輔導員同社工互補長短】 我除咗做三年青少年服務工作,喺社工碩士畢業之後我喺專做精神健康服務既單位做咗六年社工同個案督導,我每個月服務既個案有40-60個。除咗情緒輔導工作,同時要處理其他社工範疇既工作,如:連繫個案到精神科醫療系統,為個案申請社區資源/學校調適協調。另外,仲有帶領治療小組,行政管理,督導社工的工作等等。所以只能喺當中揀選大約20個最危急,最有輔導需要既個案每兩星期做情緒輔導,其他就要一個月,什至兩個月先見到一次。結果,有d個案又要轉介出去花長時間再排其他輔導服務,令個案延遲左最佳既輔導時機。但若果喺一個單位或者學校裏面,同時有社工同輔導員,兩個既職能可以分返開,一齊專注返自己擅長既工作,個案就可以更快搵到適合既人去支援佢地既精神健康。 . 由於我讀咗社工同輔導碩士課程,都擁有10年前線工作經驗,所以我想分享社工同輔導既分別。社工課程內容比較着重社會政策、法制、社福機構管理、社區工作、及以多系統的外在資源來幫助服務對象;輔導課程內容則比較着重深入探討表面問題既內在癥結、意義同功能,透過唔同心理治療、家庭治療、輔導理論黎解構同分析,善用服務對象同家庭既內在資源做深層治本既輔導。輔導碩士課程除咗得到上堂睇書會得到既輔導知識、技巧、心態,仲會建立輔導員既素質。亦都幫助我地去回顧成長同家庭經歷點樣塑造我地,再療癒返內心受傷果部分,放低過往既心結、傷痛、憎恨。若果療癒者未有好好察覺同處理到自己受傷果一部分,好容易會自以為幫人,但其實滿足緊自己既個人需要,又或者好易喺個案身上見到自己,而唔係真係見到眼前既個案,難D做到有果效既心理輔導。所以,若果兩個專業能夠在社福界中互補長短,相信係服務對象同佢地家庭既最大福祉! . ⇊ 如果你想繼續睇我既分享,請 ⇊ Like & share - <Step to Wellness> (Youtube | Podcast | IG | FB) 咁樣social media先會繼續俾你睇到我既分享啊~ #心理輔導   #輔導   #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服務   #多職媽媽

【接受電視台訪問•推動輔導專業認受性及支持實施輔導註冊制度(1)】

圖片
  【點解讀輔導碩士?】 因為我由細到大,朋友好鐘意搵我傾心事,亦有好幾個朋友因為情緒困擾而想尋死,但當時我聽完都唔知點做,點回應先係好。所以我喺十幾年前報讀輔導碩士課程,希望成為一個有心、有能力去陪伴人走出困境既心理輔導員。 【讀完輔導後難找輔導工作。本地人才輸出去成為外地人才】 但係輔導碩士畢業後,搵輔導工作好艱辛,所有政府、社福機構或者學校既輔導工作都只係請註冊社工。 而我所就讀的香港UGC大學所朌發既輔導碩士,係可以直接喺英國、加拿大、澳洲等經濟發展國家認可,只要承認遵守操守既項目,就可以註冊同做輔導專業既工作。 成日話要「搶人才」,但香港浪費本地人才,反而用本地既資源培訓咗人才後,輸出去成為外地人才,都幾奇怪。 結果,我透過經營「Step to Wellness」 Social media,包括Facebook/IG/Youtube去分享精神健康既復元故事、心理輔導既知識。等有需要既人喺網上搵到我,聯絡我去私人接輔導工作。 而且我算係好幸運先可以自己接到輔導工作,當年同我同屆畢業既同學幾乎無人做到。而且連埋我,總共有六個同年畢業既同學都再花時間金錢讀多一個社工碩士課程。 好大部分原因就係因為要做註冊社工先入到學校/社福機構去做輔導工作。其實真係幾氣餒沮喪。 . ⇊ 如果你想繼續睇我既分享,請 ⇊ Like & share - <Step to Wellness> (Youtube | Podcast | IG | FB) 咁樣social media先會繼續俾你睇到我既分享啊~ #心理輔導   #輔導   #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服務   #多職媽媽  

【精神健康復元故事系列】

圖片
為左總結過往六年精神健康服務工作, 我寫左全套12篇的精神健康復元故事系列,將最觸動我心的故事記下,也與大家分享,讓更多人從不一樣的角度認識精神復元人士 =) 有興趣既請碌落去睇最新發佈既文章sss啦 =) . ⇊ social media觸及率好低,如果你想繼續睇到我既分享,請 ⇊ Like & share - <Step to Wellness> (Youtube | Podcast | IG | FB) 咁樣social media先會繼續俾你睇到我既分享啊~ #育兒日常 #新手媽媽 #香港媽媽 #親子blogger #心理輔導 #輔導 #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服務 #slasher媽媽 #多職媽媽 #心理健康

【輔導服務和輔導員簡介】

圖片
過往咁多年都因為有份全職工作(精神健康服務個案督導),有一部分人諮詢服務/inbox msg我,我都未能一一回覆。而家直接將服務簡介貼出。轉做多職媽媽,時間雖然都唔多,但因為我覺得身心健康好重要,我都會撥一部分時間接輔導個案~~ 一齊step to wellness 想了解詳情可以PM我架 =) #輔導 #心理輔導 #輔導員 #註冊社工 #精神健康 . ⇊ social media觸及率好低,如果你想繼續睇到我既分享,請 ⇊ Like & share - <Step to Wellness> (Youtube | Podcast | IG | FB) 咁樣social media先會繼續俾你睇到我既分享啊~ #育兒日常 #新手媽媽 #香港媽媽 #親子blogger #心理輔導 #輔導 #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服務 #slasher媽媽 #多職媽媽 #心理健康

【16題多角度精神狀態自我檢測表.來關心自己的身心靈健康 】

圖片
  很多時,服務對象也會後知後覺地 表達自己被診斷為有精神病前是有一些身心變化。 若果及早留意,及早處理,便可避免轉變為更嚴重的問題了。 . 【16題多角度精神狀態自我檢測表】 不是一份專業標準的評估表, 而是我在和服務對象相處中, 歸納出一些在臨界點來到前可以留意到的身心靈狀態變化。 .不是中了特定數目,便等於有精神病或情緒病。 .但若果發現有好幾項,自己不滿意的情況都維持了一段時間, .便很值得停一停,關心一下自己的身心靈健康。 .身心靈互惠影響,精神健康,不只是情緒平穩,更是全人的健康。 .所以我把自我檢視的項目分成不同的向度,協助大家了解自己整全的身心靈狀態。 A. 精神情緒 1. 情緒低落、焦慮或亢奮 [兩星期以上] 2. 身心疲累,沒有動力,提不起興趣做事,甚至不想注意衞生和自理 [一個月以上] 3. 感到無力,無助,無望 [一個月以上] B. 生理和身體 4. 渴睡或失眠(入睡困難,半夜扎醒,過早醒來)[兩星期以上] 5. 飲食失調(胃口過大/沒有胃口/吃不下,仍要繼續吃到肚撐)[兩星期以上] 6. 身體出現焦慮反應 (如:呼吸困難/心跳加速/胃痛)[兩星期以上] C. 認知和思想 7. 記憶力、專注力、集中力轉差了 [近一個月] 8. 有些讓自己感到恐懼,憤怒,內疚或憎恨的想法,但這些想法用了一些方法仍揮之不去 [一個月以上] 9. 覺得有些人想傷害自己,而且那些人/那個集團有很強大,甚至有超自然的力量 10. 有些強迫性的想法不斷在腦中浮起 [一個月以上] 11. 有自殘,自殺,傷害人的念頭出現過 [半年內] D. 五官感覺 12. 好像聽到看到一些古怪的東西或別人聽不到看不到的東西 [兩星期以上] 13. 好像聽到有人指令自己做一些違背良心/不想做的事情 [兩星期以上] E. 行為和社交 14. 有些行為不想做,但好像無法自控,不自覺常常做 [一個月以上] 15. 迴避出席社交場合 [一個月以上] F. 對生活的影響 16. 感到以上的轉變影響了自己的學業、工作、日常功能或社交情況 [兩個月以上]。 .很多人也想「靠自己」,「靠意志」撐過去 .但若果你意識到情況嚴重,又很困擾自己的生活 .不妨暫時「靠自己」主動尋找外力 (例如:身邊重要的人的陪伴支持,精神科醫生,心理輔導,改善外在環境) .或暫時性離開讓你喘不過氣的空間 . ⇊ 如果你想...

【精神健康復元故事系列(十一):渴望和人連結,卻要推開嚇走別人 #邊緣性人格障礙】

圖片
  他過去一年也不願踏出家門,又不肯沖涼,感到周遭的人會設局謀害他而擔驚受怕。他同時被轉介到兩個機構的社工。 我第一次致電給他。她激動地控訴另一位社工。 「非誠勿擾!若果我感受不到她真誠的聆聽,我那會讓她來家訪,打開門讓她進來傷害我?過去的傷痛,一揭開便很痛!豈能隨便跟人說!每人也有自己的故事和辛酸!」 她看似在拒絕,同時也是在呼求。 拒絕推開人的背後藏著被尊重、被接納、被聆聽、與人連結的需要。 她不只憤怒,還有痛心害怕。 她不是沒有感受,而是想保護自己, 她害怕打開了通往感受和回憶的大門... 感受會像洪水猛獸般不能受控。 所以,她選擇 把自己和感受隔開來、 遠離讓自己受傷的親人、 用抽離現實的方式生活在別人看來是虛幻的世界。 活在那個似是虛幻的世界或許比充滿壓逼的現實世界更好。 . 她讓我想起另一人。這次這位個案激動地控訴的對象是我。 我第一次去她家家訪,她質疑我的用心, 認為我會像過去她遇過的人般傷害他。 我只是靜靜聆聽她責罵了我大半小時, 到最後表達我聆聽到她對建立關係的恐懼不安, 感受到她所承受過的傷痛,然後,讓她知道我會再上門探訪她。 . 一次又一次承載她的淚水, 逐漸建立起她對我的信任。 她過去受傷的經歷無法被遺忘, 但同時間,她發現世上仍然有人會真心去接納關心她。 人不是100%不能被信任。 . 醫學上,為這些個案貼了個標籤,叫做「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 【然而,標籤背後…】 越是把別人推開的人, 越需要被擁抱。 越是不敢打開內心的人, 越是經歷過很多傷痛。 他們需要不斷試驗對方的真誠度,接納度和耐性, 才願意慢慢打開心門,戰戰兢兢地開放自己受傷的心,和別人連繫。 . 這份渴望走近,又害怕受傷和被遺棄,才把人推開的矛盾感受,你明白嗎? . ⇊ 如果你想繼續睇到我既分享,可以支持我 ⇊ Like & share - Step to Wellness Youtube | Podcast | IG | FB → https://linktr.ee/steptowellness #育兒日常 #新手媽媽 #香港媽媽 #親子blogger #心理輔導 #輔導 #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服務 #在職媽媽 #slasher媽媽 #多職媽媽 #情緒病 #精神病 #焦慮症 #抑鬱症 #復元故事 #...

【BLW (2):探索新食物~messy play~~】

圖片
* 27/12/2022 - BLW D6, 6M28D (更正齡:5M17D) * 1. 橙:留起一半皮,籽力好鐘意啜橙汁。 2. 煎三文魚柳:煎得硬身d無咁易散好緊要。上次做過太易散,BB會食到好沮喪,好忟𢛵,拍晒枱抗議。 3. 西蘭花:要做長d既莖先方便拎 4. 牛油果:都係留一半皮易d攞 5. 探索食物就係最好玩既messy play~~ . 下次分享實行BLW有咩優缺點啦 =) ⇊ 如果你想繼續睇到我既分享,可以支持我 ⇊ Like & share - Step to Wellness Youtube | Podcast | IG | FB → https://linktr.ee/steptowellness #育兒日常 #新手媽媽 #香港媽媽 #親子blogger #slasher媽媽 #多職媽媽 #BLW籽力 #BLW #BLWIDEAS #BLWBB #自主進食 #寶寶主導式離乳法 #加固

【精神健康復元故事系列(十):和 #被害妄想症 共存】

圖片
  「你的出現讓我相信人間有情、有溫暖、有希望、有人會關心和陪伴我。 我相信我慢慢可以走出來。」 最近一位被診斷為有被害妄想症的女士和我分享她的心聲。 【相遇】 最初接觸她時,每次見面, 她也要預多一倍時間到達我們約定的「神秘目的地」。 因為她需要用不少時間兜路走。 她也會在港鐵車門快關上的一刻急急跳下車。 因為「有人」會跟縱她。 家訪時,要坐在房中一個指定的角落,才能避開「監視器」。 我打給她,她總不會接聽電話,然後等待她偷偷摸摸地回撥電話給我。 但談一會兒,她便要關線,因為她怕「有人」裝了「偷聽器」在電話中。 單是能和他見面、通個電話都很不容易, 更何況是和她建立有安全感和信任的關係。 【她的世界】 她自從懷疑丈夫有小三及剛巧同一時間全身皮膚出紅疹後, 她堅定不移地確信自己活在一個恐怖的世界。 在那個恐怖的世界有一個「擁有超能力的邪惡女人」, 那個邪惡的女人會用偷聽器和監視器監察她的一舉一動, 並運用超能力搞砸她的生活,並傷害她和她的家人。 她把每天生活大大小小不如意事歸因到 一個自己無法控制和接觸到的「超能力邪惡女人」上。 她幾乎每時每刻也想著「那個女人」要怎樣害她。 想到頭痛失眠,想到沒有心機做家事煮飯。 她每天都睡得不好,精神狀況很差,提心吊膽,不敢出門。 看似是「被害妄想症」的「妄念」, 同時,「病徵」也反映她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的掌控感, 以及她對家庭關係的擔憂,和想在家守護家庭。 【有了愛,便有力量自己轉變】 經過一段時間的支持、聆聽、讓他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 她相信世界除了「擁有超能力的邪惡女人」外, 這世界還有一點點的溫暖和愛。 所以,她不再感到灰心絕望。 她有勇氣有力量好好過生活。 . 整個人鬆一點後,她終於嘗試挑戰自己的想法。 「為什麽我要為哪個邪惡女人浪費我的青春,整天都只思想著她, 被她影響我的生活,很不值得啊!」 她正視了自己和丈夫關係的問題,並得到了丈夫正面的回應。 另外,她也把生活重心放在修讀就業掛釣的課程, 並得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工作讓她擁有掌控感、能力感和活著的實在感。 縱然在她的世界裏,那個「擁有超能力的邪惡女人」仍然存在, 但她已逐漸掌控自己的生活,過得比從前輕鬆快樂, 對人多了一點點信任。 【共存】 有時,疾病離不開人, 即使一生要與它共存, 但卻可以找到人與病彼此共存的空間。 . ⇊ 如果你想繼續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