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6月, 2019 起發佈的文章

#we_connect【由我到我們.Mental Illness 走向 Mental Wellness】

圖片
眼見很多真實個案, 當I轉為WE時, 人們便由Mental illness走向Mental Wellness。 We的力量很大。 只有I一個人時,會感到孤單無力無助無望。 有時,人們把一個人的狀況, 【簡化成一個人的脆弱】, 一個人的抗逆力低, 一個人的精神健康有問題, 一個人的思想負面。 人和環境是互動的。 這些簡化了的原因背後 或許有更複雜更深層的原因。 不是人生病了,而是社會生病了。 或許我們和身邊的人的都身心累了, 讓我們圍爐取暖吧。 由I到WE. 由Illness走向WEllness吧。 . ___ 你們的讚好和分享有助散播健康快樂的種籽 : > http://www.facebook.com/ step.footprint #精神健康   #情緒病   #精神病   #復元   #堅持是種習慣 #mentalhealth   #counsellor   #socialworker #blogger   #healthnwellnessblog   #wellness #recovery   #health   #healthylifestyle #healthyeating   #selectivemutism

【嬲嬲。忟忟。唔開心。抒壓線條畫】

圖片
上星期拍咗一條*想哭的時侯 繪本故事*影片, (繪本故事重看: https://bit.ly/2HRVmRZ ) 呢個線條畫係繪本故事既延伸活動,協助孩子抒壓。 播著音樂,引導孩子進入畫線條畫的狀態。 然後,把谷著谷著的心情都透過不同粗幼、不同顏色、不同 線條畫畫畫出來。 重點係: 成人在旁只需溫柔地陪伴和接納他的表達。 讓他充份表達自己。 接納就是言行一致地表達: *你可以在紙上隨便畫線條架。 *你覺得你個心情係咩色,就用咩色黎畫啦。 *你可以用唔同粗幼,唔同線條(直/曲/起角/圓/斷斷 續續),大力/細力,顏色(一種/幾種混合),顏料(木 顏色/蠟筆/粉彩等)黎表達你情緒架。 *你可以轉唔同顏色筆架。 *無岩無錯無靚無唔靚。 *因為你有既感覺係你既,係最真實架。 有些孩子會在同一位置不斷用力畫,用上不同顏色一層蓋一 層地畫,畫到畫紙都穿了。是好事啊! 把一層層壓抑,封塵的情緒藉畫筆宣洩出來。 這是療癒內心的第一步。 一邊畫,孩子一邊探索著內心世界,並轉化情緒。 大小朋友也適合做呢。 定期做這抒壓練習吧。 把平日不被允許流露的焦慮、抑鬱、憤怒都釋放出來吧。 . ___ 你們的讚好和分享有助散播健康快樂的種籽 : > http://www.facebook.com/ step.footprint

【Burnout。狹縫中透出曙光】

圖片
我有時也會burnout。 會頭痛和心累。 心內空間不夠時, 會對平日沒有反應的事,有忟和較大的反應。 每天面對社會問題、貧窮問題、家庭破碎、自我撕裂、家暴、精神困擾等等的狀況, 有時也感到很無力,很心痛心酸,很壓迫, 就如同個案的生活和心都住在壓迫當中。 近來,一位多次進出精神科醫院,有強烈尋死意願,被強迫症,抑鬱症,追求完美的巨大壓力困擾的女生畫了這幅畫。經過一段漫長的磨練,她更能和強迫症怪獸共存,開始找到和他保持最佳距離的方法。 我也被她深深打動。 堅守信念, 無論多壓迫,也能【從狹縫中透出曙光】。 從事精神健康服務,即使身心疲累,但也很值得很有意思。 我知道burnout會過去。 只要【多多留意自己狀態,好好照顧自己】,增進自己的知識、技巧、資源便可以了。 【Burnout和任何情緒都一樣,它們的出現都是有功用的】,用來提醒我們需要注意的事情,【回應了它發放的訊息,它便會消退】。 . ___ 你們的讚好和分享有助散播健康快樂的種籽 : > http://www.facebook.com/step.footprint

【繪本 想哭的時侯(協助孩子接納和表達情緒)】

圖片
小朋友好少表達情緒?小朋友用唔太健康同合宜既方式黎表達情緒? 小朋友好少講心事你聽? 小朋友會扮無事,臉常掛著微笑,但內心載著悲傷 焦慮 憤怒? 😊 呢個故事我同小朋友講個效果係 👉 小朋友發現自己有情緒唔係一樣好可怕又有問題嘅事情,而係一件正常嘅事情。 👉 從繪本中,佢哋開始掌握表達內心同情緒嘅語言 👉 識得處理自己情緒既人,心靈空間會擴大,忟憎,發脾氣,行為問題都會減少。 👉 而且知道點樣去安撫自己,抱抱自己, 透過健康嘅方式去抒發情緒,舒壓同滿足自己嘅需要。 😊 有一段時間,我常常拍影片去做輔導嘅工作。 特別係對有選擇性緘默症嘅小朋友嚟講,面對面講野個焦慮度好高。所以我都會用好多其他工具,自己拍嘅影片/故事去加強個輔導效果。 😊 今次拍繪本故事,想傳遞嘅訊息係 👉 有情緒係一件好正常嘅事 👉 好多人嘅生活都有開心、唔開心、煩惱、嬲 👉 有唔開心係好普遍好正常 👉 更加唔好去壓抑小朋友嘅情緒 唔畀小朋友喊,唔聽同唔接納小朋友表達內心 👉 因為壓抑既情緒會轉變為身體毛病/行為問題呈現出嚟,到時作為家長就更加頭痛 👉 而且眼見好多成人個案,佢哋 由細到大都慣咗收埋、忽略、否定情緒,而引伸出好多精神健康嘅問題 👉  其實情緒係我哋嘅好朋友,發放好重要嘅訊息話畀我哋知自己嘅身心有咩需要同我哋重視啲乜嘢 繪本故事: https://youtu.be/8tKLRaGmQ4Y . ___ 你們的讚好和分享有助散播健康快樂的種籽 : > http://www.facebook.com/step.footprint

【每天起床都是很好的時機去為一天重新定焦。從新·心出發】

圖片
近來身心壓力有點大呢。起床時,被提醒自己近來太倚賴自己的力量,捉得太緊,反而做事會有反效果。 禱告,願我 放下自己的頭腦。 放鬆自己的心情。 放開自己緊握的拳頭。 以祂的智慧,眼光,心腸,角度看人事物。 倚靠祂,交托擺上。 禱告後,放下放輕轉念了。 見個案時,也有感動請他們為自己的生命去禱告。 願我能與主同工同行。 . ___ 你們的讚好和分享有助散播健康快樂的種籽 : > http://www.facebook.com/step.footprint

#愛上你治愈我 

圖片
孫樹:「我不喜歡一個人的原因,可以是另一個人喜歡你的原因。」 我們有時會比較自己和別人的伴侶,然後會羨慕別人的伴侶比自己的「好」。 然而,每個伴侶都有他「不好」的地方,只是別人伴侶「不好」的地方,我們不會知道。 基本上,每個人和每段關係也有他「不好」的地方。 有些時候,什麽是「好」,什麽是「不好」更加無法被定義,也沒有絕對的標準。 每對情侶可以互補不足的部分都不一樣。 每個人能夠接受的東西和接受的程度都很不一樣。 若果認定了對方後,問問自己,我們有足夠信心和決心, 和對方共同面對彼此跌宕起伏的人生,互相陪伴、支持地走下去? 陪伴,是黑暗中的一點光。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 ___ 你們的讚好和分享有助散播健康快樂的種籽 : > http://www.facebook.com/step.footprint # 精神健康   # 情緒病   # 精神病   # 復元   # 堅持是種習慣 # mentalhealth   # counsellor   # socialworker   # blogger # healthnwellnessblog   # wellness   # recovery   # health   # healthylifestyle # healthyeating   # selectivemutism

【不好的事情不會因我們的害怕而減少】

圖片
書仁:「人們總想不好的事情不要發生,但不好的事情不會因我們的害怕而減少, 有些事情不是我們想躲便躲得了。若果來了,就好好面對它。」 有時,我們會選擇停留在原地,不斷承受痛苦和恐懼的煎熬, 或許因為【改變所需要的力量,比起正承受的痛苦還要大】。 每個人有勇氣去面對和得到決心去改變的時機都不同。 有些時侯,我們因為恐懼,而作出迴避性的行為。 但【每次的逃避,都只會削弱我們處理問題的經驗值和能力值】, 我們會越來越沒有信心,從而作出更多迴避性行為。 就如圖畫中顯示, 每次的【迴避性行為有助我們即時減輕焦慮感】, 但使我們【無法驗證到自己預期性的焦慮水平原來是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無法驗證到原來事情沒有自己想像中可怕。 這情況就如同被  # 強迫症  困擾的人用強迫行為及被  # 選擇性緘默症  困擾的人用緘默來幫助自己即時減輕焦慮,卻把問題越滾越大。 畢竟,【越抗拒,問題越持續】。 因為怕而迴避,問題總會用不同的形式再次呈現在我們眼前。 認清事實,接受它, 拿起勇氣面對,踏出安舒區,我們才能【成長和解脫】。 即使我們有擔憂害怕,但仍選擇面對恐懼, 這才叫 【勇氣和承擔】。 若果決定了踏出安舒區, 便【把改變拆小為自己能承受的小小轉變】。 每個人的承受的能力都不同,就按著自己適合的步伐去走吧。 當成功經驗和信心累積了, 便能作出大一點的轉變。 . ___ 你們的讚好和分享有助散播健康快樂的種籽 : > http://www.facebook.com/step.footprint # 精神健康   # 情緒病   # 精神病   # 復元   # 堅持是種習慣 # mentalhealth   # counsellor   # socialworker   # blogger # healthnwellnessblog   # wellness   # recovery   # health   # healthylifestyle # healthyeating   # selectivemutism